项目编号:FNZG—CG2014058
尊敬的供应商:
本中心将以询价采购的方式购买一批货物,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注意事项:
1、被询价的供应商必须是有能力提供本项目所需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全部要求,并同时符合本询价函“三、商务要求”。
2、供应商应就以下采购清单中的货物及相关要求,在2014年4月28日10时前,向本中心做出一次性书面密封报价(正、副各一份),迟到的报价文件我中心拒绝接收。
3、供应商如对本询价函报价,即表示认可我方提出的上述要求,且不可撤回。否则,保证金不予退还,该供应商还将被记入不诚信供应商名单,在今后规定的时间内不得参与我方组织的任何政府采购活动。
4、本次询价技术规格要求中所指出的设备的标准或品牌仅系说明并非进行限制。投标人可提出替代标准,但该替代标准应不低于技术要求中的规定,以满足采购人的要求。
5、如果本次询价文件中所拟的个别技术参数(特殊规定除外)属于某一产品的专有参数,投标人可以不受其限制,但是报价供应商应以书面形式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出,如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其质疑给予答复,以答复为准,如果未给答复,投标人投标时在其报价文件中的“技术规格偏离表”必须明确表述清楚。
6、成交原则: 在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的前提下,我方组织的询价小组将以提出最低报价的供应商作为成交供应商。供应商报价和承诺一经认可,即为成交的合同价。
7、财政部《货物服务招标采购范本》中的“合同条款”、供应商的报价函将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
二、货物清单及技术要求
序号
|
货物名称
|
技术参数
|
单位
|
数量
|
1
|
治安卡口
设备
|
见附件
|
套
|
2
|
三、商务要求
1、资质要求
①供应商营业执照副本及税务登记证并加盖报名投标供应商印章的复印件。
②投标报价人身份证复印件。
③委托报价的法人委托书原件和加盖投标供应商印章复印件。
④其他所必需的文件。
2、交货期
交货期合同签订后30工作日日内安装、调试完毕,交付用户方验收。
3、询价保证金
①供应商在提交报价文件时需缴纳保证金为10000元,报价供应商在2014年4月28日10时(进账截止时间)前将询价保证金由单位基本账户转入到本公告指定的银行账户,拒绝现金缴入。未在进账截止时间前提交的询价保证金,其报价文件将被拒绝,作废标处理。汇款时务必请在汇款备注中写清项目编号(FNZG—CG2014058。
②保证金账户
名 称:阜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开户银行:工行阜阳分行阜南支行
账 号:1311042029201000758
③未中标供应商的保证金在采购合同签订后3个工作日内原额退还。中标供应商询价保证金自动转为履约保证金,待货物验收合格后全额退还。
④在询价有效期内,被询价供应商撤回报价或放弃成交资格的,中心有权不予退还其交纳的该标段的询价保证金。
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成交供应商擅自以非成交的产品型号供货的,或者采取以次充好等不正当手段供货的,采购人有权要求退货,并要求成交供应商赔偿损失,中心有权不予退还其交纳的该项目的询价保证金。
四、技术支持服务承诺
被询价供应商应就以上货物的价格、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做出书面承诺。
五、其他
供应商报价函送达地址:安徽省阜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阜南县地城南路工商银行支行四楼)
联系人:胡京辉 联系电话:0558-6727333
传 真:0558-6727333 邮 编:236300
阜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阜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供应商报价函
致:阜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本公司十分高兴地收到贵中心编号为FNZG—CG2014058的询价采购函,我方已研究了该报价函的全部内容,现向贵中心就所采购的标的物做出如下报价:
一、责任与义务
本公司承诺:
1、本公司的报价函一旦为贵中心认可,该报价即为合同价;
2、本公司报价函一经发出,即不可撤回,否则我方愿意接受贵中心的处罚;
3、本公司一旦荣幸地成为本项目的签约方,同意将贵中心货物招标文件标准文本中的“合同条款”和本报价函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
二、货物报价表
投标人:(盖章) 授权人:(签字)
三、技术规格偏离表
序号
|
名称
|
采购技术规格
|
报价技术规格
|
偏离
|
说明
|
|
|
|
|
|
|
投标人:(盖章) 授权人:(签字)
四、交货期
合同签订后 日内交货,交付用户方验收使用。
五、技术支持服务承诺
六、其他所必需文件
七、联系方式 :
联系人: 电话: 手机号码:
地 址:
(公司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
智能卡口系统
解决方案
目 录
1.......... 系统总体要求................................................ 4
1.1. 系统整体架构........................................................................................................................................ 4
1.1.1. 前端采集子系统........................................................................................................................... 5
1.1.2. 网络通信子系统........................................................................................................................... 5
1.1.3. 中心管理子系统........................................................................................................................... 5
1.1.4. 集中存储系统............................................................................................................................... 6
2.......... 系统功能要求................................................ 6
2.1. 系统前端功能........................................................................................................................................ 6
2.1.1. 车辆捕获功能............................................................................................................................... 6
2.1.2. 高清记录功能............................................................................................................................... 7
2.1.3. 视频录像功能............................................................................................................................... 7
2.1.4. 车辆测速功能............................................................................................................................... 7
2.1.5. 超速逆行记录............................................................................................................................... 7
2.1.6. 车型判别功能............................................................................................................................... 8
2.1.7. 智能补光功能............................................................................................................................... 8
2.1.8. 车牌识别功能............................................................................................................................... 8
2.1.9. 车身颜色识别............................................................................................................................... 9
2.1.10. 断点续传功能............................................................................................................................... 9
2.1.11. 远程维护功能............................................................................................................................... 9
2.1.12. 图像防篡改功能........................................................................................................................... 9
2.1.13. 内置光学和防尘设计.................................................................................................................. 9
2.1.14. 丰富的网络接口........................................................................................................................ 10
2.1.15. 偏振镜自动升降........................................................................................................................ 10
2.1.16. 数据iscsi直存............................................................................................................................ 10
2.2. 中心管理功能...................................................................................................................................... 11
2.2.1. 统一平台管理............................................................................................................................. 11
2.2.2. 集中存储管理............................................................................................................................. 11
2.2.3. 视频接入功能............................................................................................................................. 11
2.2.4. 实况显示功能............................................................................................................................. 11
2.2.5. 业务关联功能............................................................................................................................. 11
2.2.6. 权限管理功能............................................................................................................................. 12
2.2.7. 设备状态关联............................................................................................................................. 12
2.2.8. 日志审计功能............................................................................................................................. 12
2.2.9. 数据查询功能............................................................................................................................. 13
2.2.10. 图像处理功能............................................................................................................................. 13
2.2.11. 布控报警功能............................................................................................................................. 13
2.2.12. 流量统计功能............................................................................................................................. 14
2.2.13. 区间测速功能............................................................................................................................. 14
2.2.14. 车道占有率统计........................................................................................................................ 14
2.2.15. 轨迹跟踪功能............................................................................................................................. 14
2.2.16. GIS地图应用............................................................................................................................... 15
2.2.17. 关联分析功能............................................................................................................................. 15
2.2.18. 套牌检测功能............................................................................................................................. 16
2.2.19. 系统校时功能............................................................................................................................. 16
2.2.20. 设备管理功能............................................................................................................................. 16
2.2.21. 通讯管理功能............................................................................................................................. 16
2.2.22. 性能管理功能............................................................................................................................. 16
2.2.23. 数据权限管理............................................................................................................................. 17
2.2.24. 生命周期管理............................................................................................................................. 17
2.2.25. 信息局部放大............................................................................................................................. 17
2.2.26. 案件档案管理............................................................................................................................. 17
2.2.27. 事中轨迹分析............................................................................................................................. 18
2.2.28. 轨迹录像合成............................................................................................................................. 18
2.2.29. 新交规处罚类型........................................................................................................................ 18
3.......... 系统工程要求............................................... 18
3.1. 设备安装定位...................................................................................................................................... 18
3.1.1. 摄像机定位................................................................................................................................. 18
3.1.2. 补光灯定位................................................................................................................................. 19
3.1.3. 杆件的选型................................................................................................................................. 19
3.2. 工程线缆布置...................................................................................................................................... 20
3.2.1. 总电源接线................................................................................................................................. 21
3.2.2. 摄像机接线................................................................................................................................. 21
3.2.3. 补光灯接线................................................................................................................................. 21
3.3. 管道选择设计...................................................................................................................................... 22
4.......... 设备技术要求............................................... 22
4.1. 系统整体要求...................................................................................................................................... 23
4.2. 设备技术要求...................................................................................................................................... 23
4.2.1. ☆200W单车道智能卡口技术要求....................................................................................... 23
4.2.2. ☆200W双车道智能卡口技术要求....................................................................................... 24
4.2.3. 闪光灯技术要求........................................................................................................................ 25
4.2.4. 频闪灯技术要求........................................................................................................................ 25
4.2.5. ☆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26
4.2.6. ☆前端控制主机........................................................................................................................ 27
4.2.7. 接入交换机................................................................................................................................. 27
5.......... 主要设备清单............................................... 28
5.1. 前端主要设备...................................................................................................................................... 28
5.2. 后端主要设备...................................................................................................................................... 28
1. 1.系统总体要求
1.1. 1.1.系统整体架构
图1:系统整体架构图
如图所示,系统包含4个系统:
1. 1.前端采集子系统
前端采集子系统由200W像素智能卡口组成,通过雷达进行车辆触发抓拍,配合雷达对过往车辆进行实时测速。
2. 2.网络通信子系统
前端抓拍摄像机抓怕的车辆图片和实时录像通过网络系统传送到后端指挥中心并进行存储。
3. 3.中心管理子系统
中心管理子系统部署综合管理平台,对新建设的智能卡口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能够实现图像调阅、稽查布控等功能。新建设平台要具备良好的开放性,能够对已经建设的智能卡口、电子警察系统进行接入管理。平台应具备强大的设备管理能力,支持3000路以上的卡口、电子警察管理能力。
4. 4.集中存储系统
本次建设大容量IPSAN存储对智能卡口的图片和录像信息进行存储,其中图片存储1年,录像存储30天。
1.1.1. 1.1.1.前端采集子系统
前端子系统主要由高清摄像机单元、车检单元、补光单元和供电辅件等组成。系统完成记录车辆经过信息、机动车违章行为检测、违章图片抓拍、补光灯控制、违章记录本地储存、相关信息网络上传等任务。
主要功能为信息采集和处理,采集并记录所有经过本断面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图片和数据信息,通过视频分析技术获取车辆的经过时间、地点、速度、车牌号码、车身颜色、车辆内部特征等信息,并完成图片信息识别、车辆速度检测、超速判别、数据缓存以及通过网络向中心管理平台传送数据等功能。对正常经过的车辆进行记录并且车牌识别,对违章事件进行检测,记录和报警、并与信息中心通讯。
1.1.2. 1.1.2.网络通信子系统
完成前端采集子系统与中心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将前端采集的各种数据、图片及视频流实时的传送给中心管理平台,满足系统对前端系统内的各种数据的调用和指令传送,操作人员通过平台软件对前端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状态监测及设备参数设置等。
系统提供以太网口、SFP光口用以传输系统前端设备记录的违法车辆信息,采用光纤网络的方式进行远程数据数据的传输,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灵活性和节约性,针对不同的现场应用选用不同的接入模式,大大的增加系统的健壮性和节省了网络资源。
1.1.3. 1.1.3.中心管理子系统
中心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业务,是用户访问整个系统的窗口。主要由设备接入、数据存储、集中管理、平台对接和用户应用四大块组成。主要实现前端数据的接收与存储、设备的管理、数据的应用、各级平台之间的对接等功能。完成图片和数据信息的接收、处理及存储,实时显示系统中各设备的状态以及对系统的日常管理;根据实时车辆信息,进行数据的查询、黑名单比对、套牌车检测、行驶轨迹分析、跟车关联分析等业务处理,完成对车辆布控等实战功能,为业务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管理平台组网图如下:
1.1.4. 1.1.4.集中存储系统
集中存储系统对前端智能卡口抓拍的图片和录像进行存储,录像和图片资源是进行治安处罚和治安侦办的重要依据和线索,存储系统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数据保护机制,保证录像和图片资源的安全性。
本次建设卡口系统,抓拍过车和违法图片保存1年,录像保存1个月。
2. 2.系统功能要求
2.1. 2.1.系统前端功能
2.1.1. 2.1.1.车辆捕获功能
采用雷达+视频触发(雷达触发为主,视频触发为辅)双保险检测方式。雷达触发具有全天候工作,不受光线影响的特点,并且施工方便,不需要破路面,产品运行稳定。
2.1.2. 2.1.2.高清记录功能
前端采集部分对过往车辆采集1张高清图片。图片能清晰反映路况信息、车辆特征信息,同时将车辆通过时间(精确到秒)、地点、路段信息、车速、限速信息、通行方向、车牌号码、车牌颜色,车身颜色及车标等信息叠加在图片上。在白天的模式下,通过测光控制单元,摄像机自动配备偏振镜设备和补光技术,确保在太阳强光、逆光和车辆前挡风玻璃镀膜等情况下,抓拍图片应能清楚地反映完整的车辆前部信息、牌照信息及前排司乘人员面部特征;在夜间或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配备智能补光灯,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如:雨雾、、弱光照、夜间,等)下拍摄出清晰图片。
2.1.3. 2.1.3.视频录像功能
系统在支持抓拍高分辨率图片的同时,能同步提供全天候24小时高清视频流。可以在白天或夜间有辅助光源的情况下实现清晰录像,视频编码格式支持主流的H.264,录像中能清晰地反映车辆的颜色、车辆类型、运动轨迹。
2.1.4. 2.1.4.车辆测速功能
采用地感线圈方式进行车辆速度的测定。系统通过双线圈的方式对过往的车辆进行记录,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一般推荐线圈中心距为3M。当车辆进入第一线圈时,系统会记录一个时间点,精确到毫秒;当车辆进入到第二个线圈时,系统再记录一个时间,根据V=S/T.可以准确的计算出车辆的行驶速度。
系统实时的定位车牌和动态检测车辆,检测结果跟踪车牌号码来判定车辆的运行轨迹,通过预先根据现场情况对虚拟线圈进行标定,系统实时检测到相邻帧数车牌号码相差像素,对应的算实际的现场距离,根据V=S/T进行速度的测定。
2.1.5. 2.1.5.超速逆行记录
通过系统软件,可以设置卡口抓拍路段的限速值,当车辆通过时,系统计算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后,会自动对比该路段的限速值,如果判定车辆为超速车辆,则会准确的对超速车辆的信息进行记录和报警;同样系统会根据车辆行驶轨迹进行逻辑判断,对通过该路段的逆行车辆进行记录和报警。对超速和逆行车辆违章车辆,通过两张图片进行记录。
2.1.6. 2.1.6.车型判别功能
系统采用车牌颜色和视频检测技术结合的方法对车辆类型进行判别。蓝色车牌表示小型车辆,黄色车牌表示大型车辆。当无法根据车牌颜色判别车型或者无法判断车牌颜色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来辅助区分车辆的类型。
2.1.7. 2.1.7.智能补光功能
通过相机智能测光控制,系统自动根据外界环境调试补光的方式及亮度,当外界处于强光或逆光情况时,采用专门的车窗补光灯进行补光,确保能清晰的记录到人脸等车辆内部特征;当外界处于晚上,阴雨天时,采用全景的补光灯进行补光,对相机覆盖范围的路况信息、车辆信息、车内信息等特征进行记录补光,同时系统根据环境光情况对亮度进行调整,保证在7*24小时环境下都能拍摄到清晰图片。为了防止眩光,采取高频脉冲方式和消光技术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
2.1.8. 2.1.8.车牌识别功能
系统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算法,高性能DSP设备,实现了大量数据的实时处理,结合路口车道等信息,同步支持多车道车牌的同时识别。
系统能识别的号牌结构包括:单排字符结构的号牌;武警用小型汽车号牌;警用汽车号牌;双排字符结构的号牌,如军队用大型汽车号牌、武警用大型汽车号牌、GA36-2007中的大型汽车号牌、挂车号牌、低速汽车号牌等。
系统能识别号牌字符包括:数字:0~9;字母:A~Z;省市简称:京、津、晋、冀、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渝;军牌用汉字:军、海、空、北、沈、南、兰、广、成、济、京;号牌分类用汉字:警、学、领、试、挂、港、澳、超、使;武警号牌特殊字符:WJ、00~34、练。
2.1.9. 2.1.9.车身颜色识别
为公安提供了新的稽查手段,供用户根据车身颜色来查询通行车辆,系统可对具体颜色进行分类识别,具体可识别的颜色种类有:白、黑、红、黄、灰、蓝、绿、青、紫,共计9种。
2.1.10. 2.1.10.断点续传功能
系统能支持前端缓存和断点续传。前端摄像机配备SD卡存储硬件,负责存储本摄像机的抓拍图片,支持16G SD卡,单台相机存储容量大于8万张数据,当存储达到最大储存容量时,自动进行循环覆盖。若网络中断或其它故障,数据无法上传至管理中心时,可暂时将数据存储在前端SD卡中,,待网络恢复后前端存储设备自动上传网络中断期间的数据至管理中心,防止数据丢失。
2.1.11. 2.1.11.远程维护功能
系统具备故障自动检测功能,能通过软硬件自动检测系统故障并恢复正常工作。具有断电自动重启动、自动侦错报错、自动监测摄像机单元运行状态功能。
系统具备权限和日志管理功能,能够对不同对象分配不同类型的使用权限,通过日志记录主要设备、网络状态和应用软件的运行状态。同时系统具有主动校时功能机及远程维护及参数的设置等功能。
2.1.12. 2.1.12.图像防篡改功能
采集的图片在摄像机里进行防篡改处理,保证了源头加密无死角,通过加入原始防伪信息,防止原始图片在传输、存贮和校对过程中被人为篡改,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2.1.13. 2.1.13.内置光学和防尘设计
摄像机罩前防尘面板嵌入专业光学玻璃,避免了传统防尘玻璃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机罩内设计有多重隔离板,大大减少粉尘、湿雾、有害气体对设备的影响。同时前端防护罩具备去雾功能,能有效的防止在冬季严寒环境下玻璃上的雾气。
2.1.14. 2.1.14.丰富的网络接口
基于在网络技术的深度理解,系统支持Ethernet(以太网)、SFP(光纤)接入方式。方便用户选择组网方案。
2.1.15. 2.1.15.偏振镜自动升降
在逆光或者强光的时,驾驶人的脸像隐藏在机动车前挡风玻璃之后,前挡风玻璃会反射光线,在车窗玻璃折射出偏振光,给驾驶人面部抓拍制造障碍,系统摄像单元中采用用专业光学处理方法,自带测光控制模块,控制偏振镜的升降及补光方式,可以根据环境光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偏振镜,实现全天候清晰拍摄人像。在白天强光或逆光枪口下,偏振镜下降,光学处理和图像处理通过偏振镜将偏振光过滤掉,在晚上或光线不足情况下,偏振镜自动升起,不影响图像整体的成像效果,同时借助专业补光设备在逆光或强光情况下进行特定范围的补光,多方面保证了图像全天候的一致性。
2.1.16. 2.1.16.数据iscsi直存
前端采集的图片或同步视频流,通过支持iSCSI协议直接打包成iSCSI数据包采用裸数据块的方式直接写入IP SAN盘阵。系统管理服务器软件进行视频和图片数据的管理,实时数据写入过程,可完成数据实时存储和存储系统的动态监控。采用数据块指针纪录技术,实现历史影像资料的基于指针数据库的检索,检索效率相对基于影像基于文件检索速度从数十分钟提高秒级,同时指针数据库考虑对录像文件的采取防篡改或完整性检查措施;支持按图像来源、纪录时间、报警事件类别等多种方式对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检索,支持多用户同时并发访问同一数据源。
2.2. 2.2.中心管理功能
2.2.1. 2.2.1.统一平台管理
平台整合智能卡口、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多个业务系统,统一用户操作界面,单屏多屏组合显示,方便指挥中心和各相关警种等人员的工作。更可提供警情全网巡查、可疑信息采集、案件研判、车辆追踪、人员协查、典型案例分析、业务统计分析等公安特色业务,发挥全网统筹的资源优势。
2.2.2. 2.2.2.集中存储管理
系统采用IPSAN作为集中存储,IPSAN负责将系统的卡口图片,文本信息及视频数据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在管理服务器进行数据的管理,实时数据写入过程,可完成视频数据实施存储和存储系统的动态调用。
2.2.3. 2.2.3.视频接入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高清卡口设备抓拍的高清小场景静态图片和IPC录制的大范围动态视频往往是互为补充的。高清卡口图片能清晰的反映出车辆的全部细节特征,包括车内人脸特诊,车牌号码等。
2.2.4. 2.2.4.实况显示功能
系统实时显示过往车辆的信息,包括:过车时间、卡口名称、车道号、车牌号码、车身颜色、车牌颜色、车辆类型、车牌类型、车速、限速、方向编号、行车状态、报警预案等,系统实现了结合卡口示意图对实时过车信息和车辆图片的查看。
2.2.5. 2.2.5.业务关联功能
系统采用全景高清视频对卡口点进行监控,高清卡口图片录像同时接入管理平台,后端管理平台会根据客户需求同时的查看卡口图片和高清录像,将卡口记录的图片和高清的视频进行关联,将现场的情况更加逼真的展现给客户。
2.2.6. 2.2.6.权限管理功能
支持多级用户管理,通过角色分配,每个用户有用户名和密码,支持域管理,各种设备都归属在一个域下,每个域可以有自己的管理员和操作员。保证系统可靠性和信息的安全性。
系统有一或多个系统管理员,对全局的用户有配置权限,对设备有最高操作权限。域管理员用户,可以对域内的卡口设备进行增、删、改、查,对摄像机操作权限包括:查看配置信息,看实时图片,远程控制等。管理员可以指定某用户对于某卡口相机具有某种权限;为配置方便,也可以指定某用户对于某域内的所有摄像机或显示器具有某种权限(权限的批量配置)。当某用户需要临时访问非管辖区域内的历史或实时图像时,可以向管理员申请授权。
系统可以根据权限设定不同的登陆界面,例如局级领导级别登陆进界面直接看到其所关心的宏观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界面;本地系统管理者级别登陆进界面可以看到其所关心的运行统计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操作员登陆进界面直接进入工作界面。
2.2.7. 2.2.7.设备状态关联
系统状态通过地图行驶直观给客户展示出来,并且可通过地图调阅设备的状态和该设备的实况数据、流量等信息。能实时监测记录摄像机的在线与否工作状况,支持人工查询和异常自动报警。设备故障告警后,能以不同颜色的显示方式进行提示,操作人员可按照权限和流程对设备故障进行处理。
2.2.8. 2.2.8.日志审计功能
整个系统的日志管理分为三类:运行日志、操作日志和告警日志。系统运行日志包括:设备启动、配置不同步、故障和故障恢复等信息;系统操作日志包括:某用户的登入、退出、对系统配置的修改、控制等;告警日志包括:设备温度过高、数据丢失、遮挡报警、运动检测告警、外部告警、设备离线等。
系统支持针对各种告警信息提供统计报表,基于报表,提供基于告警类型和告警时间等的查询功能。
2.2.9. 2.2.9.数据查询功能
查询功能由卡口信息查询、报警信息查询、布控信息查询、操作日志查询等功能模块组成。可以按照时间、地点、车辆号牌、号牌颜色、车辆颜色、车辆类型、布控原因、布控组织,报警时间段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包括图片和相邻监控点视频信息,支持单监控点查询结果同步回放功能,并可导出相应文件夹,系统支持模糊查询和二次查询。此外,具有特定权限的用户还能查询系统操作日志、设备状态日志等相关信息。
系统除支持正常车辆经过信息查询外,还支持对异常车牌、关联性车牌等多样业务化查询的应用。
2.2.10. 2.2.10.图像处理功能
在查看图片时,系统支持拉框放大功能,实时的在系统中更加查看车辆数据的各个细节。针对超速、逆行和闯红灯违章数据信息如果存在识别错误的情况,系统提供了数据修改功能,可以通过人工操作,修改错误的信息。
2.2.11. 2.2.11.布控报警功能
嫌疑车辆布控是系统的基本功能,但由于公安各业务部门对嫌疑车辆的定义和关注程度不同,嫌疑车辆布控需要分级分用户。
系统通过手工录入或者批量导入的方式建立车辆布控数据库,车辆布控数据库至少包括车辆号牌,号牌颜色、布控级别、布控单位,布控人,布控原因,布控有效期等字段。
支持系统报警功能,可以对前端设备、网络、管理平台、存储的状态进行监控和报警。同时报警信息及时的通知管理员。
支持多种报警联动方式,并且针对不同报警类型可设置不同的报警声音,同时系统除支持黑名单功能外,还提供红名单和白名单功能。
2.2.12. 2.2.12.流量统计功能
系统支持按时间特征、流量特征、卡口特征及区域特征进行统计。可以按照小时、日、周、月、年进行固定模板统计,也可自定义统计,统计对象可包括车流量(分地域)、报警类型、布控单位等。可根据报警地点统计结果进行治安黑点地区的摸查,报警时间段统计结果合理安排警力资源,报警率(报警车辆占全库车辆的比值)统计结果设定工作计划。
统计结果可以以折线图、柱状图、立体柱状图、饼状图等方式进行图形展示,也可采用报表的方式展示。
2.2.13. 2.2.13.区间测速功能
系统支持对支持区间测速,最大支持1000个测速区间。区间违章信息查询统计,区间违章照片合成。区间测速配置即刻生效。
2.2.14. 2.2.14.车道占有率统计
系统具备车道占有率统计功能,能够针对用户指定的时间段提供车辆通过该路口车道的累计时间占比,其结果以表格、直方图、曲线图的形式输出、打印,并将统计结果传输到指挥中心,管理部门可根据这些数据采取相应措施疏导交通,提高公众出行效率。
2.2.15. 2.2.15.轨迹跟踪功能
对刑侦、经侦、禁毒业务部门比较关心嫌疑车的运行轨迹和出没规律,系统有相应的行车轨迹分析功能。指定特定嫌疑车辆,可以跟踪实时和历史行车轨迹。
2.2.16. 2.2.16.GIS地图应用
警用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GIS),以电子地图为基础,以公安宽带网络为依托,以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目标,实现公安基础信息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提高指挥决策、快速反应、反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治安管理、警力部署、巡逻布控、安全警卫等公安业务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相关的公安业务系统与警务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关联整合,在电子地图上实现精确定位展示、综合查询和研判分析,形成跨地区、跨警种的综合应用,做到决策指挥可视化、打防控一体化、信息应用集约化。为提升战斗力、提高决策分析的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警用GIS平台调用视频监控图像,有利于充分发挥GIS系统的指挥调度优势,提供可视化调度平台。
系统支持电子地图的各种操作,包括放大、缩小、全图、移动、打印、点选、框选、等操作,具备鹰眼功能,可以中心定位方式快速定位到某个指定卡口。根据用户输入的卡口名称关键字搜索符合的结果,并提供定位展现。
1、 1、图形化显示:
系统支持电子地图功能,可以直观显示前端设备的位置,以及车辆经过的实况信息,无需频繁切换窗口;
2、 2、信息查询:
系统支持在GIS地图上点击任意卡口图标查看前端设备参数,包括:名称、编号、位置、IP地址、端口号、备注等等;
3、 3、轨迹查询:
系统支持在GIS地图上进行车辆轨迹分析,通过键入车牌号码和分析时间段来准确勾勒车辆经过相关卡口的顺序、时间和预判轨迹。
2.2.17. 2.2.17.关联分析功能
针对嫌疑车辆可能会结队出行的特点,在刑侦等业务应用时,确定特定嫌疑车辆后,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分析其通过多个监测点时相邻的车辆号牌,能够找出与嫌疑车辆有关联的车辆,从而获取破案线索。在作案手法相似的连环案件中,将多个事发地附近系统检测到的车辆号牌进行比对,根据车辆出现的频次进行嫌疑车辆区域关联性分析。
根据嫌疑车辆的车牌号码、车牌种类、车辆通过时间、分析时间间隔等筛选出与犯罪嫌疑车辆有关联的其他车辆,关联性分析的查询条件包括:车牌号码、卡口名称、车道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跟车时间间隔。
2.2.18. 2.2.18.套牌检测功能
以前端设备布点比较密集的路段为中心划定几个区域,区域之间设定时间差对车辆进行交叉比对,如果发现车辆号牌相同,号牌颜色相同的车辆,则弹出报警框,由人工复核号牌识别结果,如果确认号牌相同,则认为该车辆为套牌嫌疑车辆,导入套牌嫌疑车辆数据库中。
2.2.19. 2.2.19.系统校时功能
作为公安业务部门重要信息采集的业务系统,时间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关键证据的认定,还是行程时间的计算都离不开精确时间标记。因此系统具有整体对时功能,时间服务器提供标准时间,发送给系统内的其他服务器和外场设备。
2.2.20. 2.2.20.设备管理功能
设备信息包括路口经纬度坐标定位信息,设备编号,设备配置文件等;设备状态包括线圈状态,主控机状态,输入输出控制单元状态,摄像机状态,通讯状态等。
对即将到达保养期、超过保养期的设备,能够通过弹出框或者短信,通知设备维护人员进行检修。
2.2.21. 2.2.21.通讯管理功能
通讯管理界面可以配置网络地址、通讯模式,并且可以对通讯链路进行管理。在此模块里面可以配置数据上传的方式、频率和周期。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可设定只传数据记录不上传图片,异常情况解除时上传历史图片记录。
2.2.22. 2.2.22.性能管理功能
性能管理主要针对海量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性能下降问题进行专项管理。
有权限的管理者可以根据系统性能检测模块实时监视系统性能,在性能变化时运行相应的系统维护脚本进行管理。
2.2.23. 2.2.23.数据权限管理
视频监控、卡口和电警前端部署在城市道路、城郊道路及城市出入口,通过前端实时的采集数据为社会治安提供保障,对车辆和行人进行全对象、全天候的检测和记录,但同时也会涉及到公民出行的私人隐私,为在完善社会治安系统的前提下,保障公民的出行隐私。系统专门设计了数据全部审批功能,即正常情况时各项客户端均可实的查看前端的数据和接收报警信息,当需要设置布防信息或查看历史数据等操作时,对高级管理员可直接运行,但对普通业务员则需提出业务需求申请,当通过高级管理员或主管部门领导审批会才可进行操作,在满足治安的同时保障了人民的隐私。
2.2.24. 2.2.24.生命周期管理
针对图片利用率和案件的特征,时间越久的数据信息利用率越低,为节省数据的存储空间,在保障能清晰反映信息特征的前提下,系统具备将时间较早的数据进行压缩。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
2.2.25. 2.2.25.信息局部放大
系统在正常运行时,需要值班人员同时面对多幅画面,比如16分屏/25分屏,随着显示界面的增加,很难保障能看到每幅画面的细节特征。系统具备信息同步局部放大功能,在查看多路数据的同时,可针对想细致了解的画面进行局部放大,可同步的查看多路全局图片和信息信息特征。
2.2.26. 2.2.26.案件档案管理
系统支持案件管理功能,可将相应的图片资源、案件资源和视频资源进行相关联,对每个案件进行档案式的管理,在后续查看和调阅时能便捷和准确的回溯案件的相关信息。
2.2.27. 2.2.27.事中轨迹分析
针对重要车辆或特级布防车辆,系统具备事中轨迹跟踪功能,即在车辆形式在管辖区域范围内时,系统能及时进行相应的报警,并对已经过的行驶轨迹进行绘制,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车辆下一步行驶方位进行判定,同时可根据相应的报警信息对周边视频资源的关联和自动调阅。。
2.2.28. 2.2.28.轨迹录像合成
系统除支持行车轨迹查询和GIS地图展示功能外,还具备将图片数据对应的视频资源进行相关联,同时将关联的前后一段时间(可进行灵活设置)录像自动合成一整段完成录像,在应用过程中展示:图片过车信息、过车图片、行驶轨迹和轨迹录像。从四方面的信息全面反映车辆的过往记录。
2.2.29. 2.2.29.新交规处罚类型
行车过程中不系安全带、打手机对自身和道路安全隐患极大,同时在新交规中明确提出对不系安全带和行车过程中打手机行为进行明确的处罚。系统现已支持对如两种违章类型的检测、判定和处罚。
3. 3.系统工程要求
结合项目需求和现场勘察,参照相关行业设计规范进行工程安装设计,生成规范的施工图纸,为设备安装奠定基础,提交项目施工计划。结合初步勘查提供的现场信息和勘查图纸进行项目实施前的工程设计,其主要任务包括设备布局设计、设备选型设计、管网设计、线缆布放设计等。
3.1. 3.1.设备安装定位
3.1.1. 3.1.1.摄像机定位
无特殊情况,车道摄像机安装位置的范围要求在车道范围之内,不得超出车道两侧的分道线,安装的最佳位置为车道的正中央。
3.1.2. 3.1.2.补光灯定位
车道频闪灯与卡口摄像单元的水平距离(d1)不得小于摄像机到抓拍点距离(d2)的1/6,即d1 ≥ d2/6。例如卡口摄像单元离抓拍点的距离为24米,摄像单元与频闪灯的水平安装距离不小于4米。
若摄像杆件长度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则可采用灯杆前置的方式,确保摄像单元-抓拍点 –频闪灯的夹角≥15°。
3.1.3. 3.1.3.杆件的选型
杆件选型的基本原则:
Ø Ø立杆高度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要求立杆高度为6.0米~6.5米;
Ø Ø杆件横挑臂的长度必须覆盖所有抓拍车道,确保每个卡口摄像单元安装在车道的中央,保障抓拍效果。
根据车道的数量不同,结合车道的宽度,杆件长度的选型参考如下表。
车道数量
|
车道宽度(米)
|
立杆长度(米)
|
说 明
|
1
|
d ≤ 3
|
6
|
圆锥T型杆
|
3 < d ≤ 3.5
|
6
|
圆锥T型杆
|
d > 3.5
|
8
|
八角单臂杆
|
2
|
d ≤ 3
|
8
|
八角单臂杆
|
3 < d ≤ 3.5
|
10
|
八角单臂杆
|
d > 3.5
|
10
|
八角单臂杆
|
3
|
d ≤ 3
|
10
|
八角单臂杆
|
3 < d ≤ 3.5
|
12
|
八角单臂杆
|
d > 3.5
|
12
|
八角单臂杆
|
杆件的立杆长度仅供设计参考,需要根据路口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
3.2. 3.2.工程线缆布置
目前,比较常用的线缆主要有以下几种:
Ø ØRVV(3×1)或RVV(4×1):用于电源信号、控制信号的传输;
Ø ØRVV(3×1.5)、RVV(3×2.5)或RVV(3×4.0):主要用于主机箱电源进线;
Ø ØRVVPS(4×1)、RVVPS(2×1)或RVVPS(4×1.5)、RVVPS(2×1.5):主要用于雷达信号馈线;
Ø Ø室外超五类双绞线(非屏蔽):用于摄像机视频传输以及控制信号传输。
3.2.1. 3.2.1.总电源接线
机箱总电源一般从信号机箱、路灯机柜等用电设施获取,根据取电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线缆线径,保障供电品质。取电距离与线缆选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取电长度(米)
|
线缆规格
|
说明
|
d ≤ 80
|
RVV(3×1.5)
|
3芯1.5mm²线缆
|
80 < d ≤ 250
|
RVV(3×2.5)
|
3芯2.5mm²线缆
|
250< d ≤ 500
|
RVV(3×4.0)
|
3芯4.0mm²线缆
|
当取电长度大于500米时,需要进行供电设计。
|
3.2.2. 3.2.2.摄像机接线
卡口摄像单元使用220V电源,一般选用RVV3×1线缆进行供电传输,视频图像传输及控制信号的传输线均使用室外超五类双绞线(非屏蔽)。
线缆名称
|
对象
|
线缆作用
|
RVV(3×1)
|
卡口主机箱—卡口摄像单元
|
卡口摄像单元220V供电
|
室外超五类双绞线1
|
卡口主机箱—卡口摄像单元
|
卡口摄像单元控制信号线缆
|
室外超五类双绞线2
|
卡口主机箱—卡口摄像单元
|
卡口摄像单元图像传输线缆
|
3.2.3. 3.2.3.补光灯接线
车道频闪灯工作电压为220V,一般选用RVV(3×1)电缆进行供电传输。补光灯的控制信号采用RVV(4×1)线缆进行控制。频闪灯的控制信号由卡口摄像单元提供,每个频闪灯需要2芯线缆进行控制。
线缆名称
|
传输路由
|
线缆作用
|
RVV(3×1)
|
卡口主机箱—车道频闪灯×2
|
频闪灯220V供电
|
RVV(4×1)
|
卡口摄像单元--频闪灯×2
|
频闪灯控制信号线缆
|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频闪灯与卡口摄像单元均采用独立线路供电,防止干扰
|
每个频闪灯需要2芯线进行控制,两个灯之间采用线缆跳接的方式进行控制线连接
|
3.3. 3.3.管道选择设计
u u管道材质的选择
Ø Ø对于需要穿越机动车道的管道或者落地引上管道,推荐选用镀锌钢管;
Ø Ø其他电缆管推荐选用PVC或PE材质的塑料管。
u u管道规格的选择
Ø Ø电缆管的内径与穿管电缆束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Ø Ø常用的PVC或PE管的规格有ф50、ф75、ф90、ф110几种;常用的镀锌钢管有ф100、ф150几种。常用线缆外径尺寸对照表:
线缆规格
|
外径上限(mm)
|
RVV(3×1)
|
8.4
|
RVV(3×1.5)
|
9.8
|
RVV(3×2.5)
|
12
|
RVV(3×4.0)
|
13.2
|
RVV(4×1)
|
9.4
|
RVVPS(2×1)
|
8.2
|
RVVPS(2×1.5)
|
9.2
|
RVVPS(4×1)
|
9.7
|
RVVPS(4×1.5)
|
11.1
|
室外超五类网络线缆(非屏蔽)
|
7
|
4. 4.设备技术要求
加☆设备需提供原厂授权书和售后服务承诺函
4.1. 4.1.系统整体要求
智能卡口抓拍相机应具有:
1、 1、具有GA/T497-2009《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系统检测报告
2、 2、具有GA/T832-2009《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系统检测报告
3、 3、具有GA/T959-2009《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系统检测报告
4、 4、具有GB/T 21255-2007《机动车测速仪》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系统检测报告
5、 5、具有GB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及实验方法》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
6、 6、具有GB/T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
7、 7、具有《车身颜色识别、车型车标识别、红外车牌识别》软件著作权证书
8、 8、具有《卡口抓拍、车检器雷达激光视频触发抓拍检测》软件著作权证书
9、 9、设备生产厂商要具有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三级资质证书。
4.2. 4.2.设备技术要求
4.2.1. 4.2.1.☆200W单车道智能卡口技术要求
1、 1、2/3英寸CCD Sensor, 200万像素高清智能卡口摄像单元;
2、 2、图片分辨率1600*1200,水平解像力可以达到1000线,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专业认证测试报告;
3、 3、亮度鉴别10级,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认证测试报告;
4、 4、提供光电双口设计,可实现电口或者SFP接入网络,提供实物展示;
5、 5、支持地感线圈、视频触发、雷达触发、激光触发中的一种或多种触发方式,提供软件著作权证书,激光检测提供用户使用报告;
6、 6、内置偏振镜,有效滤除偏振光,支持自动切换功能和演示视频;
7、 7、整机一体化交付,护罩采用侧开设计,易安装,易维护;
8、 8、抓拍图片防篡改,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认证测试报告;
9、 9、摄像机集成10M/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RJ45接口、SFP光口,适应各种网络环境接入,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专业认证测试报告;
10、 10、针对电源信号、网络信号、通信信号全接口防雷,防雷能力达到±6KV,提供权威检测机构产品专业认证测试报告;
11、 11、支持4个补光灯控制接口,支持BNC或HD-SDI接口1个;
12、 12、标准SD插糟,标配16GB SD本地监控码流存储卡,可选配32GB SD本地监控码流存储卡;
13、 13、支持H.264/MJPEG编码协议, 1080P 25fps/720P 25fps图像编码能力,码率1-25帧可配置,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认证测试报告;
14、 14、支持iSCSI协议,进行远程网络存储,支持iSCSI双直存,同时在前端控制主机和中心双存储,减轻服务器负担。
15、 15、适用-40~70℃温度环境气候工作,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专业认证测试报告;
4.2.2. 4.2.2.☆200W双车道智能卡口技术要求
1、 1、2/3英寸CCD Sensor, 200万像素高清智能卡口摄像单元;
2、 2、图片分辨率1920*1080,水平解像力可以达到1000线,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专业认证测试报告;
3、 3、亮度鉴别10级,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认证测试报告;
4、 4、提供光电双口设计,可实现电口或者SFP接入网络,提供实物展示;
5、 5、支持地感线圈、视频触发、雷达触发、激光触发中的一种或多种触发方式,提供软件著作权证书,激光检测提供用户使用报告;
6、 6、内置偏振镜,有效滤除偏振光,支持自动切换功能和演示视频;
7、 7、整机一体化交付,护罩采用侧开设计,易安装,易维护;
8、 8、抓拍图片防篡改,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认证测试报告;
9、 9、摄像机集成10M/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RJ45接口、SFP光口,适应各种网络环境接入,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专业认证测试报告;
10、 10、针对电源信号、网络信号、通信信号全接口防雷,防雷能力达到±6KV,提供权威检测机构产品专业认证测试报告;
11、 11、支持4个补光灯控制接口,支持BNC或HD-SDI接口1个;
12、 12、标准SD插糟,标配16GB SD本地监控码流存储卡,可选配32GB SD本地监控码流存储卡;
13、 13、支持H.264/MJPEG编码协议, 1080P 25fps/720P 25fps图像编码能力,码率1-25帧可配置,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认证测试报告;
14、 14、支持iSCSI协议,进行远程网络存储,支持iSCSI双直存,同时在前端控制主机和中心双存储,减轻服务器负担。
15、 15、适用-40~70℃温度环境气候工作,提供公安部权威检测机构产品专业认证测试报告;
4.2.3. 4.2.3.闪光灯技术要求
触发方式
|
光耦
|
色温
|
5500K
|
输出能量
|
280焦耳
|
闪光持续时间
|
1/3000
|
曝光指数
|
48(GN)
|
回电时间
|
≤60ms
|
有效补光距离
|
18-28米
|
寿命
|
≥1000万次
|
电源
|
220V±15%,48~60Hz
|
备注:与摄像机统一品牌
4.2.4. 4.2.4.频闪灯技术要求
1、 1、光源类型:原装进口大功率白光LED
2、 2、灯珠数量:22
3、 3、色温:5000-7000 K
4、 4、光通量:1800lm@20%占空比
5、 5、发光角度:10°
6、 6、最佳补光距离:16~24M
7、 7、触发方式:电平量触发
8、 8、触发频率:50Hz~400Hz
9、 9、安装支架旋转角度:-90°~+90°
10、 10、电源:AC:90~264V 50/60Hz
11、 11、30W(平均功率)92W(峰值功率)
12、 12、工作环境 -40℃~+60℃,10~95%RH
13、 13、加热器:支持预加热及智能温控
14、 14、防护等级:IP66
15、 15、寿命:不低于50000小时
16、 16、与摄像机统一品牌
4.2.5. 4.2.5.☆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1、 1、处理认证、控制、配置、注册等信令信息,不进行图像的集中处理,当服务器故障或网络中断时,不影响正在进行的视频流的存储和监视(需测试)。
2、 2、应支持统一网管功能,支持对各管理模块、存储设备、IP摄像机、卡口、电子警察、编解码器的统一管理。
3、 3、支持前端设备批量导入、自动升级;
4、 4、支持角色管理,最多可支持63级角色权限,支持持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按角色分配权限,一个用户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角色,用户自动继承所拥有角色的权限;
5、 5、服务器管理能力:支持管理摄像机 ≥1000台,支持卡口摄像机接入管理,单域支持管理500路卡口/电警摄像机,单域支持管理监视器≥300台,最大用户数 ≥1000,并发在线用户数≥300;
6、 6、支持数据字典:车牌种类、车牌颜色、车辆品牌、车身颜色、违章类型、布控类型等;
7、 7、支持黑白名单管理、外地车辆管理、违章地点管理,支持违章数据查询、统计、处理;
8、 8、支持实时过车监测。根据该卡口实际的车道数自动分割主窗口的画面,显示卡口示意图,实时显示过车信息和车辆图片;
9、 9、提供公安部三所III型A类检测报告、国标GB/T28281-2011检测报告;
4.2.6. 4.2.6.☆前端控制主机
1、 1、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支持7×24小时稳定运行,并且不易受到黑客、病毒的入侵和攻击;
2、 2、提供1个千兆SFP光口,支持光纤接入交换机,2个10M/100M/1000M Base-T自适应以太网电口;
3、 3、提供8个百兆电口,可直接接入IPC;
4、 4、支持在图片上叠加车牌、车道、时间、地点等字符信息;
5、 5、支持对多张图片进行合成;
6、 6、支持iSCSI块直存录像,支持秒级检索,秒级回放,支持图片的存储、检索、查看、导出、上传等处理;
7、 7、支持通过串口获取数据;
8、 8、支持告警输入以及告警联动功能;
9、 9、支持4个硬盘槽位,2.5寸小硬盘;
10、 10、通过内置加热模块及外壳导热,支持宽温;
11、 11、提供2个音频输出,1个音频输入;
12、 12、提供2个USB2.0接口、串口3个RS-232、4个RS-485串口;
13、 13、8路告警输入接口、4路告警输出接口;
14、 14、提供公安部检测报告、CCC、FCC、CE检测报告;
15、 15、与平台统一品牌。
4.2.7. 4.2.7.接入交换机
1、 1、交换容量32G;
2、 2、包转发率2.7Mpps
3、 3、8个10/100Base-TX以太网端口,1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和1个复用的100/1000Base-X SFP端口;
4、 4、支持IEEE 802.3x流控(全双工);
5、 5、支持STP/RSTP/MSTP,支持Smart Link;
6、 6、额定电压范围:100V~240V AC;50~60Hz,
最大电压范围:90~264V AC;47Hz~63Hz;
7、 7、工作环境:0℃~45℃,10%~90非凝露;
5. 5.主要设备清单
5.1. 5.1.前端主要设备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规格
|
单位
|
数量
|
1
|
智能卡口抓拍相机
|
200万像素,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含智能相机、防护罩、防雷和电源模块、自动升降滤镜),覆盖1条车道
|
台
|
2
|
200万像素,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含智能相机、防护罩、防雷和电源模块、自动升降滤镜),覆盖2条车道
|
台
|
4
|
2
|
高清镜头
|
200万抓拍机镜头16mm定焦,3/4英寸
|
只
|
6
|
4
|
大功率LED补光灯
|
详见技术要求
|
个
|
10
|
5
|
爆闪灯
|
详见技术要求
|
个
|
10
|
9
|
控制主机
|
支持8路以上高清视频存储
|
台
|
2
|
10
|
硬盘
|
1T硬盘
|
块
|
8
|
11
|
测速雷达
|
每车道一台
|
台
|
10
|
12
|
交换机
|
详见技术参数
|
台
|
2
|
13
|
落地式机柜
|
含空开、避雷器、插排等
|
台
|
2
|
14
|
悬挂机柜(含抱箍)
|
含空开、避雷器插排
|
套
|
8
|
5.2. 5.2.后端主要设备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规格
|
单位
|
数量
|
|
综合管理平台(含管理服务器)
|
详见技术参数
|
套
|
1
|